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记忆 >> 内容
 
中共党旗创立:砥砺前行中亮出旗帜
发布日期:2016-05-13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字号:〖
 

  

1927年秋收起义中亮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一十八师五十四团军旗

    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并非伴随党的诞生就开始出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中,党的先驱者们还来不及将一个崭新的革命党应具有的一切考虑周全,留存下来的会议记录和文件中,并没有提及党的旗帜问题。可以说,1921年至1942年,是中共党旗的创立时期。

编者按


    今年2月,党中央确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严治党的又一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讲话中多次阐述和强调树立党章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旗帜就是引领,旗帜就是方向。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党旗党徽作为新增内容写入党章,列为第十一章。党旗党徽是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和需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确定的,它的出现不是一个确切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党,历经75年才明确党旗的式样,经过80多年才正式将党旗写入党章,这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在此,笔者从党章中选出党旗部分,通过梳理档案中关于党旗的记载,带领读者回首那段苦难辉煌的峥嵘岁月,回顾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重温我们的入党誓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共产党员。谨此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毛泽东呼吁:中国共产党要有自己的旗帜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党的活动受共产国际指导,也深受苏联影响,以俄为师。党组织开会,有时需要悬挂党旗,可自己的党旗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党的会议上多用俄共(布)的苏维埃旗帜或马克思、列宁画像。在当时顺理成章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旗自然要与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一致起来,当时的“老大哥”、唯一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俄国(苏联)共产党,他们的旗帜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共党旗的范本,这也就是在红旗左上角加黄色镰刀锤子图案的苏维埃旗帜。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所打出的旗帜式样看,其雏形显然来源于列宁所创建的苏联的旗帜。各地党组织模仿俄共(布)旗帜的式样,以镰刀斧头作为共产党的标识,具体规格式样也就不尽相同。即使如此,在当时的公开场合,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正式打出自己的旗帜。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共迎来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此时期,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人。

    为了“打倒军阀,除列强”,更好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出于形势要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帜,而是一直打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屠杀共产党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党右派反革命真面目的彻底暴露,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竖起自己的大旗。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南昌起义,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人士,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真面目,起义是在“主义不变、旗帜不变、纲领不变、组织不变”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时仍使用国民党的旗帜,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名义,没有打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一面旗帜来。

    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关于要不要继续举国民党的旗帜,共产党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抛弃国民党旗帜的论题,但支持者甚少。会议最后虽然确定了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但大多数人依然主张用国民党的旗帜。

    “八七会议”后,出于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毛泽东多次提出有关旗帜的问题。他在8月中旬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并强调:“在农工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立刻坚决的(地)树起红旗……”

    这里的旗帜可理解为两个意思:一个是观念上的旗帜,一个是具体的旗帜。


秋收起义中: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第一面旗帜


    1927年9月,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中,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第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用一大块鲜红的布制成,旗面中央是一个黄色的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中心则是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这面旗颇有特色的是,在白色旗套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

    秋收起义军旗的设计制作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何长工。

    当时,参加秋收起义的武装统一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师长。他提出应该打出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来,并向工农革命军中的参谋何长工部署了此项工作。

    何长工(1900-1987),原名何坤,湖南华容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早年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中共早期领袖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影响下,最终笃信共产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何长工能文能武,上马带兵打仗,驰骋疆场;下马建军治军,纵横捭阖,堪称我军少有的多面手军事家。

    关于这面旗帜的产生,何长工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述的:

    第一师成立后,我和杨立三同志负责筹办部队的印章、旗帜。这样,我们第一次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

    由我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颗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漂亮。

    此外,毛泽东在自己的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对我党我军所用的旗帜有生动描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党旗和军旗是一体的。也是从这时起,我们党和军队有了自己的旗帜。


   党旗式样:从“镰刀斧头”改为“镰刀锤头”



    1933年,中央苏区主要传媒《红色中华》报的插图中,

    刊登有不同式样的“镰刀斧头”“镰刀锤头”图案。

    秋收起义后,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会议,明确宣布放弃国民党的旗帜,正式提出了建立苏维埃的口号。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做出关于党的旗帜的正式决定。从此,镰刀斧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标识。

    这一时期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流传甚广,上联是“斧头劈开新世界”,下联是“镰刀割断旧乾坤”。这副楹联最早出现在1933年9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三十军解放四川达县后,军政治部设在一家地主宅院内,红军便在宅院门楼两旁的石柱上錾刻了这副气势恢宏、形象生动的名联,把党徽中的主要元素“镰刀斧头”巧妙地镶嵌进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描绘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后来,红军宣传工作者在长征沿途曾多次书写这副楹联及其他类似楹联。在四川兴文县,也有红军写的“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楹联,加了横批“变!变!变!”这副楹联既彰显了革命者改天换地的豪气,又是人们对“镰刀斧头”最形象的记忆。众多历史文献表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镰刀斧头”可说是党徽党旗的代名词,被普遍认可。

     1927年底至1929年初,红二师、红四师在广东东江地区的海陆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活动,他们东征北战,驰骋沙场,大小战斗近百次,为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开辟海陆惠紫和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1928年初春,闽西农民运动逐渐由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发展为一触即发的武装暴动。从3月开始,龙岩、平和、上杭、永定等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军阀、豪绅展开激烈斗争,先后举行了农民武装暴动,从而把农民运动推进到一个创建苏维埃区域的阶段。它是党领导闽西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一次壮举,是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工农民主政府和进行土地革命的一次初步实践。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令》:“各级军旗一律用五角星红旗,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旗用大红色旗,中央为五角星,五角星为白色,中为镰刀斧头交叉排列,镰刀斧头用黑色,旗之右边镶白布长条书写番号。”这一规定,使当时分散作战的红军部队所用的旗帜式样进一步正规化、规范化。这种“三○式”军旗(见一版中间军旗图),是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使用范围最广的式样。

    1932年夏,中央苏区在根据地范围内开始了多次突击发展党员运动。由于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从入党宣誓仪式上的党旗,到党员大会的会场布置,党的组织工作者开始关注党旗党徽的式样。这一时期,中央苏区主要传媒《红色中华》报的插图中,刊登有不同式样的“镰刀斧头”“镰刀锤头”图案。这些在当时被誉为“国际徽”“国际旗”的图案,成为各革命根据地军民的“图腾”,随处可见,也随时即兴发挥得有些任意。在如此不规范的情况下,有人提出,党旗党徽中的“斧头”不足以代表工人阶级,应当改换为“锤头”,与苏联的旗帜相一致。

    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把党旗党徽中的“斧头”图案调整成为“锤子”图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群众团体及红军旗帜印信式样》。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旗帜都相应地做了改变。



红军在四川苍溪县以“斧头镰刀”为内容的石刻标语


    当时,对红军旗帜的式样做了详细的更改说明,并下发了军旗图式,规定旗的右上方为一枚五角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边有旗须,旗杆处有二寸三分的白布书写部队番号;同时规定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一律用金黄色。这种军旗一般称为“三三式”军旗(见一版右侧军旗图)。

    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党旗党徽中“斧头”变“锤子”的决定并未在全党全军得到贯彻执行,以至于在长征路上和陕北等各根据地,“斧头”与“锤子”仍然混用,包括后来的中共中央文件中仍然出现“镰刀斧头”的提法。从历史图片看,在这一时期使用的军旗式样也多为“三○式”而少“三三式”,原因可能是“三三式”旗须的繁赘,不如“三○式”简洁明快。

    “镰刀斧头”“镰刀锤头”这些当时被誉为“国际徽”“国际旗”的图案,深刻体现在党政军民各个方面,在革命根据地随处可见,成为明显的政治符号。


第二次握手:延安大礼堂悬挂国共两党党旗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0月间,又将在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后来调整为锤头)”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图案式样,基本框定了党旗的轮廓和构成要素。受战争、交通和通讯等限制,早期的党旗党徽多由各地党组织自行设计、制作使用,有镰刀斧头的,有镰刀锤头的,有带英文字母“CCP”的,有带五角星的,形制不一,缺乏统一规范。


   这一时期党旗党徽的演变有如下特点:


   一、从形成文字的文献字面上看,在党的有关决议中,说明党旗党徽图案是“镰刀斧头”的占绝大多数,而在实际制作中又以“镰刀锤头”图案为多;


   二、从地域上看,中央根据地在许多会议等正式场合多使用“镰刀锤头”图案,闽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陕、陕北等革命根据地的党旗党徽图案则多设计为“镰刀斧头”;


   三、从美工角度看,抽象时多用“镰刀锤头”,具象时多用“镰刀斧头”;


   四、这一时期镰刀刀把图案多模仿苏联国旗“镰刀把”,设计为上部有凸出圆棱护手的具象写实长“镰刀把”。有时这一圈凸出圆棱,以一条短横线示意。“镰刀把”图案的变化,是党徽演变的重要体现。


   这一时期党旗的主要用途:一、作为军旗;二、入党宣誓;三、布置党的代表大会会场;四、制作徽章证件;五、宣传之用。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延安大礼堂上悬挂的国共两党党旗。

 
主办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弘汇路26号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dag.changzhou.gov.cn 电话:0519-85668010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