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川纪实 |
发布日期:2010-06-24 来源:老网站数据 |
赴 川 纪 实
张敏 文 英姿 图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行动,也是一件具有政治意义的工作。2010年6月17日凌晨4点半,常州市档案局组织业务骨干,一行6人携带文档一体化档案管理软件、档案袋、标签、归档章等档案用品,前往无锡机场,搭乘到成都的早班机,赶赴四川绵竹遵道镇,指导协助做好援建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 一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以后,我市承担了援建四川绵竹市遵道镇的任务,目前常州援建的绵竹年画传习所、自来水厂、中医院、文化中心、农贸市场、红梅公园、安居房、道路、桥梁等16个项目已经完成。支援四川绵竹市遵道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既记录了常州人民的无私大爱,也是遵道镇有关单位今后利用查考的依据,更是常州援建成果的结晶。市档案局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积极主动与前方指挥部联系沟通,跟踪援建工作进展情况。到达绵竹市遵道镇后,6人立即分成业务指导、档案移交、项目档案3个组,分别对市援建指挥部2008年成立至今形成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实物档案、会计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档案情况进行规范的指导,特别是对常州市援建的绵竹年画传习所、自来水厂、红梅公园、道路等等涉民项目进行耐心的指导。市档案局还与市援建指挥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就援建材料的收集、规范整理及援建档案的流向、移交范围达成了共识,明确援建指挥部所形成的各类档案在援建工作结束时,向常州市档案馆移交永久保管。 图1 常州援建指挥部
图2 板房搭建的常州援建指挥部
图3 市档案局张敏副局长与常州援建指挥部孙勇总指挥在交流
图4 援建档案工作小组在指导
图5 援建档案工作小组在指导
二 进入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现场,5·12大地震后的瞬间景象被凝固在此——砖头堆积、楼板断裂、楼房垮塌。破损的楼间散落着家具、炊具。街上商店玻璃粉碎,墙面裂开。小桥面目全非,镇政府已夷为平地,镇中心的大钟永远停留在2时28分……汉旺镇一片沉寂。只有穿镇而过的小河发出的淙淙水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美丽的城镇,这里曾经生活了众多的生命。大家静静地伫立在汉旺地震遗址前,为逝去的人默哀,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总是显得那样脆弱。但是,当人们团结在一起抗击灾难的时候,人类又显得那样伟大,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震撼了全世界,地震遗址震撼和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图6 汉旺镇政府旧址
图7 倒塌的镇政府
图8 沉寂的街道
图9 垮塌的民房
图10 破碎的小桥
图11 停摆的钟楼
三 汽车带着市档案局与市援建指挥部的同志穿梭在宽敞的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崭新的绵竹。绵竹是“中国年画之乡”,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是遵道镇棚花村,是“年画村”。在“年画村”,一排排房屋的墙头色彩斑斓,白墙灰瓦上,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年画显得耀眼夺目, “孩童耍灯”“莲莲有鱼”……村民们的就如同生活在年画里一般。这里倾注了常州援建人的辛劳和汗水,还充满了绵竹人的智慧结晶。常州援建重点打造的项目——棚花村年画传习所,地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绵竹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麓堂山下,鸳鸯湖畔,白墙、灰瓦、龙脊、翘檐,原汁原味的川西建筑。一群心灵手巧的妇女正在架子上用刺绣工艺绣着年画,还有木刻年画、陶瓷年画。这里已形成了集年画保护、传承、制作、展示、旅游、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成为绵竹沿山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还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造血功能。 图12 常州援建的棚花村
图13 常州援建的棚花村
图14 常州援建的棚花村年画传习所
图15 常州援建的棚花村年画传习所
图16 常州援建的棚花村年画传习所 来到四川绵竹,白天,市档案局一行6人在遵道镇与常州援建指挥部的同志在简陋的板房内工作。夜晚,又与援建指挥部的同志住在简单而整洁的部队招待所,我们倍感援建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倍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到四川绵竹,我们看到的是涅槃后的重生,看到的是美丽和希望。这里不仅仅有奋战在一线的常州援建人员的无私奉献,也寄托在全体常州人民的深情厚意,也包含常州市档案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请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放心,常州市档案馆会将援建档案保管好、传承好,让历史告诉未来…… 图17 援建档案工作人员与市援建指挥部孙勇总指挥在指挥部门口合影
|
主办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弘汇路26号
电话:0519-856680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