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古运河畔的档案传奇 |
发布日期:2017-03-06 来源:法宣处 |
编者按:2016年11月24日,来自全国档案界120位专家学者、档案同仁莅临常州参加“全国首届档案文化展览研讨会”,常州档案文化展览基地的陈列展示深深吸引了与会代表。《中国档案》副主编刘守华感慨难寐,一挥而就《常州:古运河畔的档案传奇》一文并发表于2017年第一期《中国档案》,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刊发,供参考。
常州:古运河畔的档案传奇 热热闹闹办展,冷冷清清运营;业内特别热,对公众吸引力却特别弱。这样的现象是文化部门,包括档案部门举办展览时常会遇到的尴尬。 然而,在江苏省常州市,在古运河畔的一座旧厂房里,这种窘境被打破了。位于AAA景区的独特位置,让这里成为到常州旅游的“标配”项目;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档案展示内容,配以形式现代的展陈方式,让一年数万人次的参观量变为现实。 2016年11月24日,1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档案文化展览研讨会”的业界代表,参观了位于运河五号7号楼的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即便代表们以专业同行挑剔的眼光审视,仍不禁感唱常州档案人在这里创造的传奇。 120多万卷档案无人问津 这是那些年许多城市曾经共有的现象: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批曾经创造过辉煌,堪称城市名片的国有企业,在关停并转、破产倒闭、搬迁出城的无奈中,黯然失色。厂房被夷为平地,与企业发展相伴而生的档案,无人问津被弃之角落。 常州,这座有着3200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不仅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又以“常州制造”闻名全国,此时更是不堪重负。1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破产、关闭,120多万卷见证常州工业文明发展的档案,被装入麻袋、纸箱,束之高阁。 责任意识,让常州档案人感到形势的严峻性,抢救档案的迫切性。于是,他们先后会同市经贸委和工业主管局,共同调研这些企业的档案管理状况,并于1995年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3个关于破产、关闭企业档案管理的规定。1997年8月,常州市档案馆接收了“包装联合公司”的档案,这是他们接收的第一家破产企业档案。随后,又抢救性地接收了30多家企业的9万多卷档案,并开展了档案执法检查。 杯水车薪,效果并不理想。显然,常规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档案的归属和安置问题。而要想用档案留住常州曾经的辉煌,惟有打破传统,创新思维理念。 2007年5月,一家以维护稳定、推进改革,确保国自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职责的全新机构成立,即常州市工贸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贸国资公司”)。公司成立仅一个月,市委办和市政府办就联合下发了加强工贸系统国资整合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也就是说,处置好“关停并转”企业的档案,是工贸国资公司成立伊始面临的突出任务。但对于这些被闲置已久的档案,又能有什么拯救的奇招呢?所以,最初的工作,仍然仅局限日妾收和保管档案。 巧了,2010年5月,常州市档案局来了一位名叫“传奇”的局长,古运河畔档案传奇的创造,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为档案寻找安身之所 有过军旅生涯的李传奇局长,办事雷厉风行,看准了目标就马上行动,而且矢志不渝。 刚上任听取工作汇报时,李传奇就敏锐地感到,常州市破产、关闭企业档案的处置,是当前紧迫却又十分艰巨的一项重要工作。他马上到工贸国资公司对接,与对方达成对这些档案处理的共识,并到邻近的无锡、苏州等地取经,对抢救工商档案的管理模式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又积极向市领导、市国资委、发改委及财政局汇报,争取各与支持。 就这样,随着多方磨合的深入,一个新型的抢救和保护工业档案和工业遗存的雏形,渐渐地清晰起来。地理位置就锁定在占运河南岸的三堡街。 三堡街141号,是一家上世纪30年代初“伴河而生”的老纺织企业。成扇形打开的厂门,面向运河而开,左右两边是“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标语,高高的门嵋上挂着民国时期的老厂名“恒源畅染织厂”;门框上白底黑字的牌子,则印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厂名“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厂区内民居、厂房、水塔、烟囱、锅炉房等各个年代的建筑,居然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但如今,这里却是厂房废弃,杂草丛生。 工贸国资公司决定,立即抢救、修缮厂区,以此为基础,建设集工业遗存保护、传统工艺展示、文化旅游开发的多功能平台,并保留原厂符号,以“运河五号”命名,全新打造一条富有常州特色的创意街区。 那么,在这样一条历史与现代可以对话的街区,在这卜占地3.6万平方米的老厂区里,档案又该被安放在何处? 2010年8月,市档案局与工贸国资公司再次商榷合作事项,最终定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利用“运河五号”一栋6000平方米的车间大楼,为关停并转企业的档案,打造一个全新的“家”。这个新“家”,不仅仅是对档案简单的保管利用更重要的是要融进对档案展示开发、旅游教育的功能。 随后,由十几个人组成的筹建小组成立,明确了2011年年底前要完成的3项任务:完成车间大楼基建改造,接收档案并招标安装密集架,完成“常州百年工业历史展馆”和主题展布展。
用档案展示城市的魅力 接下来的日子,这座老厂房里,终日充斥着刺耳的马达声、电锯声,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油漆味、塑料味,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起重机、装卸机、脚手架之间穿梭。经过多方努力,一年之后,图纸上的设想,如期变为现实。利用一楼车间高达6米的挑高,设计人员增加了夹层,由此平添了2000平方米的面积,使得改造后的大楼共计4层8000平方米。功能分配清晰:一层及夹层为档案库房和档案阅览中心;二层为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三层为主题展览和办公业务房。 2013年1月23日,常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设置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档案局管理,相当于科级,核定编制10名,社会化用工指标10名。主要职责:负责所保管档案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组织有价值档案史料陈列展览和来人接待参观,提供档案史料查阅等服务。 不久,“运河五号”7号楼,挂上了“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的牌子,濒危的120万卷破产、关闭企业的档案,终于有了最适宜的安身之所。 8000平方米的舞台,提供了足够施展的空间,但利用档案,又该怎样打造一台炫目的大戏? 精选档案内容,才能彰显常州独特的历史底蕴。围绕常州市“民族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的城市定位,这里的旗舰展览当首推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常州市档案局副局长张敏告诉记者,筹建小组方面充分挖掘档案馆和工贸国资公司现有的丰富档案史料和实物优势;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寻找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实物。消息传出,得到了工商界退休老同志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各种各样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无偿地奉献出来充实展览。 很快,展览立起来了。随后,龙城记忆——常州档案史料陈列馆、全国劳模档案展示馆、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关怀与激励展厅及大运河历史陈列馆也相继完成,与观众见面。1100余张常州工商业发展的老照片、600余份档案史料、200多件实物档案,再现了常州昔日的辉煌和今天的发展。 在富有浓郁文化艺术氛围的“运河五号”里,在这个已经被列入常州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并获国家级AAA称号的“景区”里,在工业遗存、文化展示、教育实践、工业旅游等各种功能中间,因为镶嵌了档案元素,便增添了真实感和可信度也更使得展示的内容愈加丰富,具有说服力。 创造档案传奇的启示 立足档案,拓展空间,做大做强档案文化展示新平台。三年的档案文化展示实践,让常州档案人深有感触。李传奇局长向记者谈到了办好档案展览的4点体会。 首先,要精准定向。由档案到档案展览,就是将枯燥的白纸黑字变为栩栩如生的展示对象这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对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对档案内容的筛选萃取,对主旋律价值观的提炼和艺术再现。所以,要保证档案文化展示不偏向内容真实可信又符合时代要求把好关、定准向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档案展览的主题选择上,要把好政治观,弘扬主旋律,为时代服务,并以文化的视角透视档案,以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 其次,要协调配合,加强对档案文化展示工作的组织领导。档案文化展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业内外多方通力合作,协同作为。所以建立合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至关重要,要形成工作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展示效果。 第三,要建设好档案文化展示的主阵地必须选择好档案文化展示的场所。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展示大档案、大文化的舞台,而这样的舞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精心打造,才能展现其独有的魅力。 第四,要抓好保障工作,包括接待保障、安全保障和人才保障。如果展览定位是向社会开放的,那么,展示场所就是公共场所,就要按照公共场所的管理规范和要求进行管理。参观者的安全、档案展品的安全都要细致、周全地考虑,做好保障。同时,还要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展陈、讲解等方面的人才,只有具备专业的人才保障,才能确保向观众提供专业化的展览服务。 |
主办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弘汇路26号
电话:0519-8566801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