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真老卜恒顺梳篦店第八代传人卜仲宽先生,将其珍藏多年的三十件梳篦珍品悉数捐赠给常州市档案馆保存。这是卜老继今年6月份捐赠四百余件个人档案史料后的第二次捐赠。市档案馆向卜老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向其赠送了市档案馆利用档案史料编研的精品图书。
作为“常州三宝”之一的梳篦,昔日为宫廷御用的宫梳名篦。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常州梳篦既是具有护理头发和保健功能的日用品,更是集雕刻、彩绘、烫制、戏曲人物形象、民间传说于一身的艺术品。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常州梳篦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并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州西门外古老的运河旁,有一条沿河的街道叫篦箕巷,明清时期是生产和销售篦箕的集中地带,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赐名而得。那时街上店铺林立,其中有一家只有一开间门面的店铺,门面上的金字招牌写着“真老卜恒顺梳篦店”八个大字。该店创设于明朝天启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店堂虽小,名声却大,生意十分兴隆,其产品作为御品每年进贡给宫廷。该店产品自1910年 (清宣统二年)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洋劝业会获农工商部金质奖后,还曾十余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得金质或银质奖。特别是参加1915年巴拿马和1926年费城世博会,分别夺得世博会银奖和金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成为常州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企业。卜仲宽先生作为这家梳篦店的第八代传人,自新中国成立后接手店务,注重树立品牌形象,接纳新思想,采用新方式,抓经营,重管理,带头研发新产品,不但使“老卜恒顺梳篦店”的名声越来越响,也引领了整个常州梳篦行业的发展。他还主动参与行业资产清理,积极参加公私合营,为常州资本主义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卜老此次捐赠的28个花式品种、30件梳篦珍品,是1930年至今各个年代、不同工艺水平和型号的代表性作品,很多都是存世的孤品和绝品。卜老拿起一把“元骨加密和合小顶篦箕”,饱含深情地介绍道:“此篦是代表常州篦箕工艺最尖端水平的代表性产品,由真老卜恒顺梳篦店于1930-1945年间全手工制作而成。篦齿稀的一面有156-158根齿,密的一面有174-176根齿,没有高超的手工技艺根本就不能将竹青拉成如此薄的齿。现今世上可能仅此一张,现在已经没有水平生产加工。”卜老又拿起一张18公分极品黄杨木梳介绍道:“此梳是2011年去厂中选料定制的,是极品。制作此梳的木材需要生长800年以上的黄杨树才能有此大料,而且整张木梳如玉石一般没有杂色和斑点,很不易取到制作原料。”此外,还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口的主要产品601红齿篦和202红齿篦,以及生长600年和300年以上黄杨木料制作的木梳、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决定2010年世博会举办城市时赠送的礼品——“世博会纪念梳”等。
谈及为何要将这批梳篦捐赠给市档案馆时,卜老认为,这些梳篦珍品存放在家中,只能供亲朋好友欣赏,受众面较小。而档案馆保管条件最为安全完善,且拥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利于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平台,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充实馆藏,丰富档案馆的文化内涵,去年,市档案馆发布公告并广为宣传,公开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史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一段时间以来,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吟诵陆续征集进馆。此次卜仲宽先生捐赠的这批梳篦珍品,不但丰富了馆藏资源,更提升了馆藏品味。市档案局馆将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源建设的力度,拓展档案征集领域,扩大征集成果,为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