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档案学会 >> 学术研究 >> 内容
 
如何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3-11-05    来源:老网站数据  浏览次数:  字号:〖
 

  【论文提要】:乡镇档案是乡镇及其所属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查考以及维护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凭证作用,也是国家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乡镇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的对策性思考意见。

  【正文】

  乡镇党委、政府是党和国家的基层政治组织和政权组织,乡镇档案是乡镇及其所属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完整地反映了乡镇发展变化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查考以及维护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凭证作用,也是国家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乡镇档案工作是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乡镇党委、政府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市、区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档案工作的总体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强化措施,乡镇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档案工作人员按时整理年度档案,有效地保证了各种资料的完整性,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使乡镇机关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乡镇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乡镇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乡镇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曲解为把文件材料收集一下、装订一下,很少从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长远规划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去考虑问题。某些镇、村的档案兼职人员意识也不到位。

  (二)基层乡镇档案室现存档案与农村农民需求不相适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本应形成的一些重要档案没有形成。农民是生产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档案的形成者。但是,由于缺乏档案意识,文化水平低等多种原因,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档案没有形成,给现在和今后的提供利用留下了遗憾。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各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档案室没有,档案室有的档案农民又不需要。现有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也已不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环境,急需调整。

  (三)大多数镇乡档案工作者都是兼职人员,少数单位人员档案法制意识相对淡薄,不依法履职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档案管理混乱落后现状还得不到及时改变。由于档案工作量大、事细,有些兼职人员本身就无暇顾及,不能按时完成归档,难免有时会将之搁置,与杂物为伍,造成灰尘侵蚀,甚至丢失、损毁的现象出现,还有大量到期档案未能依法按时移交等问题出现。

  二、有效地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各级对镇、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强化档案舆论宣传,宣讲档案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各级对镇、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建立档案的重要性,真正了解乡镇建档是乡镇的义务,档案是乡镇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护稳定,处理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可靠凭证,从而提高建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保证,促进乡镇档案事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完善服务功能,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

  资金紧缺,投入不足是影响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各乡镇要设立档案工作专项经费,把档案建设纳入社会发展事业建设任务之一,档案工作者亦要争取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这是搞好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更是消除档案事业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镇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督导乡镇健全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分管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加快形成乡镇、镇直属单位和行政村(社区)组成的三级档案管理体系,尽量消除档案管理盲区。乡镇综合档案室要发挥监督指导职能,全面铺开村级建档。结合当前的村账镇管工作,把村级档案也实行统一管理。相对地讲,站、所、村的保管条件都不如乡镇,随时都有散失的危险。一些民营企业档案,如果愿意寄存乡镇综合档案室也可以。这样,既可以使档案得到更安全保管,又可以使档案资源得到整合。

  (四)强化规范管理,积极为镇、村档案提供有效服务。

  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议事日程,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研究、共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以及档案的保管、保密、鉴定、统计、利用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使档案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市、区档案管理部门要抓好试点,重点指导,全力支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在业务指导上,帮助他们除规范文书、会计、声像、实物、农业科技档案外,还要重点规范以农村贫困救助、农民合法权益、二轮土地承包、农民负担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档案等,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不断推出社会关心、人民群众需要的档案信息,不断帮助提高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围绕“三农”问题,指导村级建立需求档案。应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和农民需求,进一步规范农业农村档案归档范围。1、建立农村特色档案,为农民增收服务。特色档案包括行政区域内土地档案;辖区内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档案;农产品身份档案、科技信息档案;农民经济信用档案等。2、建立劳动力档案,为农民就业服务。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管理,都具有长远意义。3、建立种植、养殖档案,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种植业、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种植、养殖档案,积极扶植农民科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4、建立大病统筹档案,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服务。5、引导农民建立家庭档案,使农民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档案的作用和价值。6、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建立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此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工作,优质高效地为利用者服务,积极利用档案资料为群众排忧解难,并做好档案查阅和利用效果登记,要通过举办档案陈列、档案展览等形式开展档案宣传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档案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宣传《档案法》,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普法宣传教育,系统地宣传档案法律法规,让《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全面提高镇村、村领导干部的档案法治意识。农村档案工作作为村委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平时要加强管理,切实解决档案安全保管、设备和人员等实际问题,积极为群众提供利用服务。乡镇档案工作要加强日常监管,避免发生档案违法案件,积极引导做好镇直属单位和行政村(社区)的档案工作,创优乡镇档案工作发展环境。举办一次学习档案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竞赛活动,赴先进单位学习取经,不断提高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保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明档案工作纪律。

  针对乡镇兼职人员过多,人员不稳,档案保护不够安全的特点,档案部门可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培训、现场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为镇、村档案人员讲解档案法律法规及档案管理基本知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镇、村档案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有条件的乡镇要配备热爱档案工作、业务能力强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库房要实行专人专管,温湿度要符合国家规定,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库房安全,定期检查档案保护情况;档案的查阅利用、进出交接要实行登记制度。保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明档案工作纪律。档案的收集、整理、处置要规范,严禁乱装乱订,严禁私自销毁和收藏档案。在规范化过程中,如有档案资料丢失、损毁的,该单位必须书面说明情况,并报上一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倾斜指导力量,为乡镇一级提供档案操作技能培训。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岗位职责,严格目标考核,把镇、村档案管理作为政府年度工作责任目标之一,参与年度督办检查验收,确保乡镇档案工作有部署、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推动镇、村档案工作的平衡发展。

  三、抓住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两个重点,更新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一步跨越至网络化数字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从电子政务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高度,我们可以认识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重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提高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对历史负责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化计算机辅助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础上配备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软件,逐步完成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检索利用等工作。有条件的乡镇要将利用效率高、有珍贵价值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序推进纸质档案和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加强乡镇的档案工作要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不断加强档案意识,强化规范管理,狠抓业务建设,适时调整归档范围,把档案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确定档案服务重点方向,创造更多的服务方式,开拓收集范围,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率,积极主动地为各行各业服务,努力实现档案工作新发展,为档案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办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弘汇路26号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dag.changzhou.gov.cn 电话:0519-85668010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