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档案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三个体系”建设的理论,体现了档案工作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档案事业“三个体系”的建设。
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目标。“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对档案传统工作 “收、管、用”的升华,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更是未来档案工作的总体目标。如何加强“三个体系”建设,更好服务于民众,成为我们档案部门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事业的基础工程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就是要最有限地整合各种档案资源,夯实档案工作基础。近年来,我区档案局立足地方特色,为使馆藏档案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在推进档案馆藏资源科学整合、依法接收应进馆档案的同时,加大了对本行政区域内专门档案、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地方特色档案、重大事项档案、著名人物档案以及散存在社会的其他珍贵档案的接收和征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区档案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反映我区特色和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提升档案服务社会功能。
1.加强档案依法接收工作。各部门、街道2002年前各门类、载体档案全部接收进馆;积极介入、跟踪指导、及时做好撤并街道、部门档案接收工作,不留死角。
2.对全区重大活动(事件)档案资料进行跟踪指导,先后将 “非典”、“清房”、“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档案接收进馆。
3.将有关部门形成的专业档案如转制、审计、会计、基建、婚姻、电子、实物、照片等各门类档案提前接收,进一步优化了馆藏,改善了单一的馆藏结构,各类专业档案占现总馆量的60%。
4.积极介入全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对所属区域内的楹联、碑文以及名胜、纪念地、建筑物的题名、故居开展调查采集工作。
5.加强名人档案的征集工作。重点征集“突出贡献人士”、“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区视察”等特色档案。
6.引导经济社会组织普遍建立档案,从而使档案馆成为一个馆藏丰富的档案集聚地,成为一个“聚宝盆”,真正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二、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事业的建设目的
建立覆盖人们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强化档案服务意识,建立档案优质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档案服务质量。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百姓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档案意识逐步觉醒。在民主参与和档案利用中,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档案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增强了自身的档案意识。老百姓档案工作的觉醒为档案工作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利用这块基地,利用馆藏珍贵史料和档案文献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接触,通过著书立说、汇编出版档案史料、提供更多的档案专题片、历史文献片、记录纪实片等形式,扩大社会服务的覆盖面,使档案中积淀的文化信息在民间广为传播。通过广泛有效的服务,使利用者真切感受档案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实惠,从而进一步增强档案意识,进而推动档案事业进入有序运转和良性发展的状态。其次,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平时做到依法管档,按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主动提供馆藏档案信息。馆藏档案中有党政机关职能活动中产生的文书档案、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中产生的专业专门档案,如民政局的婚姻登记档案、计生委的独生子女审批档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知青、下放、劳动力转移等档案,而这些档案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离不开的,公众如需要必须到档案馆查阅档案,找出原始凭证。政府公开信息包括行政机关各部门每年根据市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向区档案馆集中报送的政府信息公开文件可供居民查阅、公众也可以在区档案馆接待窗口上网查找政府公开信息、领取政府公报了解政府的政策法规。档案馆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对外利用接待窗口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为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间搭建联系的“桥梁”,为建设法制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档案馆拓展社会利用服务功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档案资源,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规范化建档,开展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经常深入社区指导做好困难家庭、居民健康保健、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等档案收集、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挖掘典型,培育家庭建档示范户,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有效地加强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法制建设,发展和壮大档案事业。
三、实现多举并行,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1.档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可靠凭证和珍贵资源,是各个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依据,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档案发生丢失或泄密等安全问题,就会损害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因此,建立档案安全体系是档案工作的根本保障,保证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完整是档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务。所以建立档案安全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人们特别是档案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为档案安全构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档案部门领导更要把档案安全当作档案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档案安全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2.完善档案设施建设,为档案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要加大投入,建设质量合格,符合标准的档案馆舍,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利用监控、自动报警、自动控制消防设施、安全保护、温湿度控制和自动消毒智能综合管理系统以及门警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档案安全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3.建立档案安全监管制度,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要及时接收进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档案管理和利用。
4.要建立档案应急机制,并加强应急演练。要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更要加强实践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5. 要落实好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电子文件收集、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档案馆要建立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纲领性文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在政策和人、才、物方面的支持,从源头上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还要把档案容灾、减灾建设工作,放在数字档案馆建设各项工作之首来落实。我们基层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但由于防灾意识薄弱,加之经济能力有限,绝大多数基层馆没有建立数字档案异地容灾备份系统,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档案管理者不能忽视档案的异地容灾备份工作。
四、加速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更好地实现档案服务民生。
“三个体系”建设理论的出台,给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推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快速发展。面对这种严峻挑战,广大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投身于信息化档案建设的浪潮中,以科学、创新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采用先进的数字和网络技术, 完善档案公众网站建设,构建全区范围内的政府公开信息、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目录信息等网上报送,构建民生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深入挖掘馆藏与民生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组织专门人员认真分析、梳理馆藏档案的结构和内容,针对群众查寻率较高的民生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重点加快对劳动力调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镇居民下放、退伍军人安置等民生档案的数字信息化采集工作,建立了相关的民生专题数据库。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便捷。
总之,“三个体系”建设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阐释了新形势、新时期档案事业的目标和任务,是压力也是动力,但同时更是机遇和挑战。我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一定会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及时、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服务,从而推进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