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要投入多少,40年前的“份子”钱和现在比有何变化,80后小夫妻一年开销几何?
他们的家庭档案里,都能找到答案
5月5日上午,常州市档案局和武进区档案局联合开展今年首次家庭档案指导交流活动。活动中,一些很有特色的家庭档案引起大家的注意。孩子从小到大教育费用有多少、40年前的“份子钱”和现在相比有何变化、80后小夫妻一年开销是多少……这些家庭档案会给出一些答案。
成长档案: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
2000年,家住奔牛镇的廖全芳刚刚搬了新家。整理家务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多年写的日记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些日记中,既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日常生活记录,还包括儿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后来,她把所有的日子和证书建档成册,为它们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建成了家庭档案室。如今,亲朋好友到廖全芳家,必然会先到这个家庭档案室参观一下。受她影响,她所在学校的同事和孩子家长也都纷纷开始建立家庭档案。
在所有家庭档案中,关于儿子成长得档案记录的时间最长,内容最全——从1992年9月份儿子出生开始记录,直到现在儿子军校毕业参加工作。“孩子成长档案记录了很多儿子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旅行、第一次进考场、第一次表白……通过这些记录,可以看到他一步步的成长轨迹。”在孩子成长档案中,廖全芳记录的最细致的是孩子的教育费用——从儿子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每一笔教育类开支她都记录在册。“除去儿子上军校没花家里的钱,他的教育类支出一共是5万多。”
健康档案:有时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今年65岁的王洪大主要做两类的家庭档案——身体健康档案和人情档案。
1984年,王洪大得了痔疮,为了掌握身体状况和医疗费用,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药方、病历以及治疗费用的发票。现在,他仍保持着这一习惯。去年,他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册,建立了专门的健康档案。
“当然有人不理解,觉得建立健康档案很费事,但是有时候它们真能派上用场。”有一次他身体不适,到某医院检查。医生让他做CT,他有些舍不得。于是,他把历年的体检报告和前不久的病历给医生看,医生一看认为没有大碍,便采纳了王洪大的意见,没让做CT检查。“你看,它不仅帮我省钱,还能作为医生的好帮手。”
人情档案:记录“份子钱”的“成长史”
王洪大是在他23岁结婚那一年开始做人情档案的,所谓人情档案就是关于“份子钱”的记录。“40多年前,份子钱一般都是3块、5块,最多的也就20块。现在大家出手上千的很常见。”在他的记录中,他去年一年光是“份子钱”就出了2万多。“当然,我也有‘进账’的时候,上次生病,小舅子就一下子给了1万元的‘份子钱’。”
经济档案:一年花多少钱,全都记下来
“2011年,我们刚结婚那一年,一年的开销是6万多,去年一年的开销是8万元。”80后小伙许柏明从2007年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记账”,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年,他把这些“账本”整理好,集中放在一起,形成了家庭经济档案。“这几年,家庭的每一笔开销都在这里面了。”许柏明是医生,他的爱人是老师。“除了平时旅旅游,没有大的开销,但年底一看,开销还是不小。”他说,之所以去年比以往多了2万元开始,主要是因为孩子。
家族档案:收集和祖辈有关的信息
和许柏明一样,周振华也是一名80后,他这几年整理的是家族档案。“都是太爷爷、爷爷和爸爸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周振华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爷爷曾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材生,父亲也从事和音乐有关的工作。许柏明说,这两年之所以整理家族档案,主要是出于对祖辈的好奇。“想知道他们做过什么事情,他们那时候是怎么生活的。”演出剧照、相关报道、老照片、老乐器、粮票、老钱币……周振华收集了大量和祖辈工作生活有关的老物件。“猜猜,这个镶嵌金属片的小木块是什么?上面有我爷爷的头像。”没见过吧,那是他爷爷在40年代登报时用的照相铜板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