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档案学会 >> 学术研究 >> 内容
 
既求所在 又求所有
发布日期:2016-12-29    来源:法制宣教处  浏览次数:  字号:〖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常州市档案局馆对做好民间档案文献史料工作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5年12月,出台了《常州市社会档案馆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3月4日,常州市家谱档案馆挂牌成立。同时,民间档案收集卓有成效,共征集了236位名人名家800多幅书画作品进馆。“十三五”期间,该市将牢固树立大档案、大体系、大整合理念,大力推进名人档案、家庭档案征集工作,不断丰富民间档案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实现民间档案收藏保管利用新的突破,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

    民间档案作为人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民间契约文书、往来信函、日记手稿、家谱藏书、曲艺说唱、证书奖章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档案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和改进民间档案的管理,成为各级档案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和改进民间档案文献史料保管利用工作十分必要。民间档案文献史料资源丰富,个人收集保管成为现阶段传统文化保护的一种新方式,个人收藏成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常州是一座近代工业制造名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劳动模范,他们为常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彰显工匠精神的劳模档案。2011年12月,常州市档案局馆启动劳模档案史料征集工作,劳模邓建军、曹德发、汪志钧、许巧珍、赵武玲、朱玉忠等纷纷捐献了自己保存的奖状、奖章、证书、证件、工作日记、发言稿、来往信件、工作照片等1257件。常州市档案局馆以此为契机,向108位常州籍全国劳模广泛开展征集档案资料活动,并设立“常州市全国劳模档案展示馆”,于今年4月28日开馆对外开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更成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从常州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看,民间档案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方面具有稀缺性,在保管方式上具有不稳定性,在开发利用上具有局限性,抢救保护民间档案文献史料刻不容缓。

    民间档案文献史料保管利用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缺乏管理制度、资金和保障条件等。大部分民间档案因保存环境有限,无法避免霉变、氧化,虫蛀等损毁现象的发生;民间档案文献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对其有兴趣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手中,收集渠道有限、数量偏少,大多仍处于散失状态。“一加爱心社”是常州市一家民间公益爱心社团组织,从1999年成立以来,志愿者来自四面八方,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社团发展、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留存了许多往来信函、活动影像等档案资料,由于条件所限,这些生动鲜活的档案资料没有得到规范化整理,在提高社团自身建设水平的同时,“一加爱心社”负责人深感收集、管理、利用好这些档案十分重要。

    有关专家学者建议,国家综合档案馆应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与民间档案组织和个人的合作,形成互补互利,最大限度地保护开发民间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开展民间档案普查,做好本地区民间档案的普查、登记工作,对民间档案的数量、种类、价值、保管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大力保护民间档案,定期研究有关民间档案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民间档案保护规划,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广泛征集民间档案,会同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对民间档案馆的建立进行业务指导,加强对民间档案文献史料开发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实现官方与民间的互动、互联,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档案馆(室)和个人,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2月1日 总第2997期第三版

 
主办单位:常州市档案馆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弘汇路26号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566801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