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家住薛家镇的包瑞兴先生一大早来到武进区档案局(馆),向本馆捐赠续修的包氏宗谱一套十九册。
包瑞兴先生介绍到,包氏宗谱自宋以来,历代都有续修,上一次续修是1948年,本次续修从2015年初夏开始,作为续修委理事长的他,带领有关人员,走访族人,采访编辑,誊写校对,撰写传序,经过两年的努力,新谱完工。
据了解, 包姓始祖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当年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杀兄之仇,投吴国率吴兵想要灭楚国,楚国大夫申包胥因哭秦庭借救兵,退吴军救楚国,而被楚昭王赐姓包,包姓起源迄今已有2500余年,为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包氏宗族,名人辈出。包公是申包胥的三十五世孙,而包公的七世孙中有包焕、包煜迁至常州,包焕生子包仲良,包煜生子包幼良,包幼良生子包圭。包圭字元浩、剩余南宋宝庆二年(1226)。于南宋末年与东南第七副将王安节、都统制刘师勇等以2万弱兵抵抗元军20万入侵,坚守数月后,因粮尽援绝于德佑元年(1275)十一月战死。城陷后,元军恨常州军民奋死抵抗,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最后全城的百姓仅有数人躲在桥洞内得以幸免,所以常州被称为忠义城。包圭殉国后,他的小儿子包忱将父亲的遗体安葬于武进横山桥,于是住在横山桥。而包圭堂伯父包仲良的后裔则定居到了武进西北地区(今常州薛家、汤庄一带)。
|